人民网
人民网>>社会·法治

imtoken转错了怎么追回.txt

本报记者 刘少华
2025-10-15 04:00:39 |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海外版
小字号

最佳回答

“imtoken转错了怎么追回”imtoken转错了怎么追回.txt

  丽水10月14日电(胡丰盛)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中,山区县(市)能否打破“青年流失”的魔咒,实现与青春的“双向奔赴”?位于浙西南的龙泉,正以一场热气腾腾“青春实验”谱写答卷——这里不止有千年剑瓷的铮铮剑魂、温润瓷韵,更成为青年创业者的“梦工场”、安家乐业的“暖心居”。

  2022年以来,龙泉连续打出系列“组合拳”:打造青年创业空间、构建全链条政策扶持体系、营造“年轻态”城市氛围,成功吸引1400余支青年创业团队“洄游”扎根,古老剑瓷产业因此焕发持久动能。

隐泥青瓷工作室的主理人吴颖妮和她设计的青瓷冰箱贴。孙杨洋 摄

  “青”梦空间 点亮山区创业星辰

  “看到家乡这么‘香’的创业政策,我们团队立马回龙泉申请创业空间四期,成为首批入驻团队!”星翼智能是一个专门从事无人机操作员培训和助力农业发展/开展播种、施肥、农药喷洒等作业的无人机创业团队。创始人季雨思说,本以为申请政策非常麻烦,没想到工作人员一路陪跑,项目很快落地。

  近年来,随着科技发展和政策支持,低空经济这一新鲜事物正在加速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也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岗位和机会。

  这不是孤例,而是众多龙泉“青年创客”缩影。

  从“九秋风露越窑开,夺得千峰翠色来”的唐诗意境,到“巧剜明月染春水,轻旋薄冰盛绿云”的宋词之美,龙泉青瓷成为年轻人创业的“首选赛道”。

  在龙泉青创园四期的“云边文创工作室”里,汪岳廷正对着直播镜头侃侃而谈。

  “为什么青瓷追求玉质感?为何粉青、梅子青成为经典?”他们不讲“硬推销”,而是细致阐述青瓷背后的文化密码,绘声绘色、娓娓道来。

  用文化讲故事,让非遗“可触摸、可共鸣”——这种真诚的推介,让他们销售额短短一年内突破50万元。

  共青团龙泉市委副书记翁一新说,这些年轻人的成功并非偶然,其背后是一套精准的“青年友好型”生态体系。当下龙泉已推出“1+N”人才科技新政、“青创十八条”等一揽子政策;打造窑望青创园、河滨坊青创园、青创三期、四期等一批青年众创空间,推进“龙青回归”“龙漂涌入”工程,山区小城正成为创新创业的“乌托邦”。

汪岳廷直播间内精选的龙泉青年工艺师青瓷作品。孙杨洋 摄

  瓷剑载青春 绘就创业唯美长卷

  2025年初夏,刚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毕业的杨鑫,在龙泉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——“朴拙山房”。谈及选择龙泉的理由,他眼中闪着光:“学校对面就是大师园,陶溪川的艺术展览层出不穷——这里不仅是创业的起点,更是灵感的源泉。”

  通过望瓯·陶溪川文创街区、龙泉宝剑小镇、大师苑等文化地标,以及窑望青创园、河滨坊青创园等众创空间,龙泉正逐步构建起剑瓷产业链与生态圈。

  隐泥青瓷工作室的主理人吴颖妮曾深耕旅游行业多年,却因一眼洞见龙泉缺乏“可携带的城市记忆”选择转型。如今,她设计的城市纪念款冰箱贴,如同一枚枚微缩的山水画,仅5个月时间销售额就突破30万元。

  如果说青瓷与宝剑是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,那么青山绿水,便是自然馈赠的另一份厚礼。

  在宝溪乡塘上村,“00后”新农人吴小倩与金宇轩以镜头语言展现乡村风貌,创作的自媒体短视频在短短三个月内浏览量破百万;在石达石街道秋丰村,青创客吴建平团队将一片寂寥的民宿综合体,变身为婚纱摄影与户外婚礼的基地,唤醒了山村的活力。

  从剑瓷匠心到农耕体验,从文化传承到生态创新,龙泉的青年正以各自的方式,书写与这座城市的对话——让梦想在诗意中扎根。

  此心安处是吾乡 让青春扎根深情处

  创业,从来不是一场孤独的远征,而是温暖的接力。

  在青山环抱中,龙泉正以一座“青爱之城”的诚意,精心编织从“第一个梦想”到“每一段人生”的全周期服务网——住房保障、婚恋交友、教育医疗、养老育幼……这些青年关注的关键小事,被这座城市视为头等大事。

  “政府真的‘看得见’我们”。创业青年吴颖妮笑容明亮,“通过官方平台,我不仅免费入驻青创园,还拿到了第一笔创业补贴。”她说,这座小城给予的不仅是机会,更是一份被珍视的归属感。

  而这,只是龙泉青年政策的温暖缩影。

  翁一新介绍,当地常态化运营“青年·人才服务中心”,打造涵盖实习、求职、培训、子女就学、贷款、法律咨询等“一件事”办理的主阵地。三年来,人才驿站、青年公寓接连落地,376套安居之所,为梦想筑起暖巢。

  对“园内青年”,精准扶持、资源倾斜;对“离园青年”,持续跟踪、长效帮扶。近年来,龙泉推进“青蓝接力”“双传承”计划,培育新生代企业家,年均培养技能人才超1500人。近两年新增工艺美术高级职称86人,其中“90后”占比近三成。

  山不再阻隔远方,城终于听懂青年。这座山区小城,正以青春之名为笔,以共富之路为卷,写下一份柔软而坚定的——“中国式山区现代化的青春答案”。(完)

(责编:职业替身影视化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返回顶部